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东隅:指日出处,表示早年。桑榆:指日落处,表示晚年。早年的时光消逝,如果珍惜时光,发愤图强,晚年并不晚。
出处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dōng yú yǐ shì,sāng yú fēi wǎn
注音ㄉㄨㄥ ㄩˊ 一ˇ ㄕˋ,ㄙㄤ ㄩˊ ㄈㄟ ㄨㄢˇ
繁体東隅已逝,桑榆非晚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薪贵于桂(意思解释)
- 上气不接下气(意思解释)
- 食不充口(意思解释)
- 自力更生(意思解释)
- 日日夜夜(意思解释)
- 青山绿水(意思解释)
- 自己人(意思解释)
- 无法无天(意思解释)
- 争先恐后(意思解释)
- 繁文缛节(意思解释)
- 大树将军(意思解释)
- 唯物主义(意思解释)
- 归十归一(意思解释)
- 敷衍了事(意思解释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释)
- 鸿儒硕学(意思解释)
- 罄竹难书(意思解释)
- 以毒攻毒(意思解释)
- 兴高采烈(意思解释)
- 休戚是同(意思解释)
- 胡子拉碴(意思解释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释)
- 天下第一(意思解释)
- 男大当婚(意思解释)
- 春寒料峭(意思解释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释)
- 千真万确(意思解释)
- 离本趣末(意思解释)
※ 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的意思解释、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是什么意思由正一诗词汇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迩安远至 | 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 |
阿世取容 | 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别人的欢心。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。 |
志满意得 | 志向实现,心满意足。 |
富贵骄人 | 富:有钱;贵:指有地位。有财有势,盛气凌人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俭以养德 |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。常与“人不可貌相”连用;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来。 |
绘声绘影 |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风声鹤唳 | 唳:鹤鸣声。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;或自相惊扰。 |
受益匪浅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处很多。 |
笑貌声音 | 笑貌:表情;声音:谈吐。指人的言谈、态度等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
草满囹圄 | 监狱里长满了草。比喻政治清明,犯罪的人极少。 |
似曾相识 | 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 |
壮心不已 |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;雄心壮志仍不衰减。壮心:宏大的志向;已:停止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 |
寥寥无几 | 寥:稀少;很少;无几:没有几个。形容非常稀少;没有几个。 |
困兽犹斗 | 困兽:被围困的野兽;犹:还、仍;斗:搏斗。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。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。 |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 |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;最好是避开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;没有别的好办法;只能出走。 |
势在必行 | 行:做。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,必须采取行动。 |
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。 |
拳头产品 | 比喻企业特有的、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|
遥遥无期 | 遥遥:很远。指日期遥远得很。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。 |
断子绝孙 | 指没有子孙后代。多用作诅咒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