剥极则复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剥卦阴盛阳衰,复卦阴极而阳复。比喻物极必反,否极泰来。
出处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:“抑闻大《易》之义,剥极则复,否极则泰。吾中国今日之弱,岂犹未极耶?思之思之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bō jí zé fù
注音ㄅㄛ ㄐ一ˊ ㄗㄜˊ ㄈㄨˋ
繁体剥極則復
感情剥极则复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事物相互转化。
近义词物极必反、剥极必复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束手无策(意思解释)
- 势力之交(意思解释)
- 难以置信(意思解释)
- 悬崖勒马(意思解释)
- 半吊子(意思解释)
- 万里长城(意思解释)
- 千丝万缕(意思解释)
- 铁树开花(意思解释)
- 令人满意(意思解释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释)
- 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(意思解释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释)
- 家无儋石(意思解释)
- 聪明反被聪明误(意思解释)
- 忙不择价(意思解释)
- 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(意思解释)
- 乐以忘忧(意思解释)
- 如出一辙(意思解释)
- 前赴后继(意思解释)
- 伸手不见五指(意思解释)
- 战不旋踵(意思解释)
- 诸如此类(意思解释)
- 有志竟成(意思解释)
- 单刀直入(意思解释)
- 轰轰烈烈(意思解释)
- 精兵强将(意思解释)
- 辞喻横生(意思解释)
- 天下为一(意思解释)
※ 剥极则复的意思解释、剥极则复是什么意思由正一诗词汇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学贯中西 | 形容中文、外语都十分好。 |
遏恶扬善 | 遏:阻止;扬:宣扬。禁绝坏事,宣扬提倡好事。 |
见风是雨 |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,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|
释车下走 | 释:放下,放开。下车徒步跑。形容遇事不冷静。 |
骄生惯养 | 骄:通“娇”。指娇生惯养。 |
目光短浅 | 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|
首身分离 | 首:头。头和身体分开了。指被砍头。 |
举世混浊 | 举:全。混浊:不清明。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。比喻世道昏暗。 |
起兵动众 | 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 |
信及豚鱼 | 及:达到;豚:小猪。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。比喻信用非常好。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。 |
心里有鬼 |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。 |
群龙无首 | 首:头;引申为领袖。一群龙没有领头的。比喻没有领头的;无从统一行动。 |
废书而叹 |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。 |
知其不可而为之 |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坚决。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。 |
止于至善 |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 |
反面无情 | 翻脸不讲情面。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;不留情面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欺善怕恶 |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 |
茕茕孑立 | 孤独无依的样子。 |
死不开口 | 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文山会海 |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。 |
黄耳传书 |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 |
龙争虎斗 |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。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恶醉强酒 | 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美人迟暮 |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。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。 |
聪明反被聪明误 |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