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学审问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博:广;审:详尽细密。广泛学习,详细询问。
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bó xué shěn wèn
注音ㄅㄛˊ ㄒㄩㄝˊ ㄕㄣˇ ㄨㄣˋ
繁体博壆審問
感情博学审问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学习态度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音信杳无(意思解释)
 - 鬼怕恶人(意思解释)
 - 物阜民安(意思解释)
 - 空空荡荡(意思解释)
 - 绰有余裕(意思解释)
 - 荒淫无耻(意思解释)
 - 赶尽杀绝(意思解释)
 - 拭目以待(意思解释)
 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释)
 - 扬威耀武(意思解释)
 - 风俗人情(意思解释)
 - 海底捞月(意思解释)
 - 表里如一(意思解释)
 - 谠言直声(意思解释)
 - 大张旗鼓(意思解释)
 - 叫苦连天(意思解释)
 - 粉墨登场(意思解释)
 - 双柑斗酒(意思解释)
 - 心服口服(意思解释)
 - 满面春风(意思解释)
 - 精明强干(意思解释)
 - 半新不旧(意思解释)
 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 - 色厉内荏(意思解释)
 - 荡然无余(意思解释)
 - 坑坑洼洼(意思解释)
 - 群山四应(意思解释)
 - 朝升暮合(意思解释)
 
※ 博学审问的意思解释、博学审问是什么意思由正一诗词汇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
|---|---|
| 进种善群 | 谓提高民族素质。 | 
| 屈指可数 |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。 | 
| 遏恶扬善 | 遏:阻止;扬:宣扬。禁绝坏事,宣扬提倡好事。 | 
| 谨小慎微 |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;形容非常谨慎。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;流于畏缩。 | 
| 反哺之私 | 反哺:幼鸟长大后,衔食喂其母。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,报答养育之恩。 | 
| 旧地重游 |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。 | 
| 进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节。指重视根本、主要的东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 
| 神采奕奕 | 形容精神饱满;容光焕发。神采: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。奕奕:精神焕发的样子。 | 
| 一寸光阴一寸金 | 一寸光阴:指日影移动一寸;形容很短的时间。形容时间的宝贵。 | 
| 供不应求 |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。供:供应。 | 
| 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 
| 风俗人情 |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。 | 
| 夷为平地 | 夷:拉平,铲平。铲平使成一块平地。 | 
| 鸿儒硕学 | 鸿儒:大儒;硕学:有很多学问的人。泛指学识渊博、造诣很深的学者。 | 
| 铁树开花 |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。铁树:也叫苏钱;常绿乔木;好多年才开一次花。 | 
| 不能自拔 | 拔:摆脱。不能将自己拔出来。指陷进很深的境地;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。 | 
| 孝子贤孙 |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。泛指有孝行的子孙。 | 
| 敢不承命 | 敢:反语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;承:接受。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?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? | 
| 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 
| 聪明才智 |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 
| 横七竖八 | 有的横着;有的竖着。形容杂乱无章;没有条理。 | 
| 短寿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 
| 地丑德齐 | 丑:同类。地相等,德相同。比喻彼此条件一样。 | 
| 笑貌声音 | 笑貌:表情;声音:谈吐。指人的言谈、态度等。 | 
| 了如指掌 | 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东西。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;给人看一样。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 
| 无声无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 
| 精兵强将 | 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 | 
| 服气吞露 | 服气:导引之术,即气功。指修炼道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