黜陟幽明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黜退昏愚的官员,晋升贤明的官员。
出处《书·舜典》:“三载考绩,三考黜陟幽明。”孔传:“黜退其幽者,升进其明者。”
例子昔尧舜氏不下席而天下理者,盖黜陟幽明能折中尔。唐·陈子昂《上军国利害事·出使》
基础信息
拼音chù zhì yōu míng
注音ㄔㄨˋ ㄓˋ 一ㄡ ㄇ一ㄥˊ
感情黜陟幽明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官场。
近义词黜幽陟明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见风是雨(意思解释)
 - 齐头并进(意思解释)
 - 过五关,斩六将(意思解释)
 - 柳暗花明又一村(意思解释)
 - 心急如焚(意思解释)
 - 飞檐走壁(意思解释)
 - 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释)
 - 常年累月(意思解释)
 - 风和日丽(意思解释)
 - 罄竹难书(意思解释)
 - 令人作呕(意思解释)
 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释)
 - 战战业业(意思解释)
 - 粉墨登场(意思解释)
 - 似是而非(意思解释)
 - 从天而降(意思解释)
 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释)
 - 骄傲自满(意思解释)
 -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(意思解释)
 - 繁荣富强(意思解释)
 - 金玉满堂(意思解释)
 - 反戈一击(意思解释)
 - 末大必折(意思解释)
 - 无微不至(意思解释)
 -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(意思解释)
 - 破釜沉舟(意思解释)
 - 近在咫尺(意思解释)
 - 钜学鸿生(意思解释)
 
※ 黜陟幽明的意思解释、黜陟幽明是什么意思由正一诗词汇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
|---|---|
| 服牛乘马 | 役使牛马驾车。 | 
| 不动声色 | 动:变动;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。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也作“声色不动”、“不露声色”。 | 
| 轮扁斫轮 | 轮扁: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;斫轮: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。指精湛的技艺。 | 
| 个人主义 |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,道德的自私自利。 | 
| 忧喜交集 | |
| 锲而不舍 | 锲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。 | 
| 杀手锏 | 喻指取胜的绝招。 | 
| 多谋善虑 | 谋:谋划,策划;虑:思考。富于智谋,又善于思考。 | 
| 疑邻盗斧 | 疑:怀疑;斧:斧头。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。指不注重事实根据,对人对事胡乱猜疑。 | 
| 直截了当 | 了当:干脆;爽快。干脆爽快;不绕弯子。 | 
| 晓以大义 | 晓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对人讲清楚。 | 
| 庖丁解牛 | 庖丁:厨师。厨师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;技术纯熟神妙;做事得心应手。 | 
| 唯物主义 |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。 | 
| 语短情长 | 语言简短,情意深长。 | 
| 败俗伤风 |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。 | 
| 常年累月 | 长年累月,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。 | 
| 死不开口 | 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 
| 龙争虎斗 |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。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。 | 
| 满园春色 |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。 | 
| 刻不容缓 | 刻:片刻;容:容许;缓:延缓;耽搁。一刻也不容许延缓。形容形势十分紧迫。 | 
| 安闲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 | 
| 受益匪浅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处很多。 | 
| 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 
| 坐怀不乱 |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 | 
| 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 
| 今古奇观 | 奇观:奇异的景象。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。 | 
| 离本趣末 | 趣:通“趋”,趋向。丢掉根本,追逐末节 | 
| 义不容辞 | 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