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义之交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交:交情,友谊。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。指互相帮助,互相支持的朋友。
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38回:“道义之交,只此已足,何必更为介介。”
例子道义之交,只此已足,何必更为介介。(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三十八回)
基础信息
拼音dào yì zhī jiāo
注音ㄉㄠˋ 一ˋ ㄓ ㄐ一ㄠ
繁体道義之交
感情道义之交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于朋友。
英语friends based on mutual respect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响答影随(意思解释)
- 荒淫无耻(意思解释)
- 外圆内方(意思解释)
- 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(意思解释)
- 举善荐贤(意思解释)
- 心直口快(意思解释)
- 推三阻四(意思解释)
- 到此为止(意思解释)
- 大失所望(意思解释)
- 归十归一(意思解释)
- 大张旗鼓(意思解释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释)
- 定国安邦(意思解释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释)
- 满园春色(意思解释)
- 尽诚竭节(意思解释)
- 认贼作父(意思解释)
- 妙语连珠(意思解释)
- 心小志大(意思解释)
- 惴惴不安(意思解释)
- 丰功伟绩(意思解释)
- 光怪陆离(意思解释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释)
- 他山之石(意思解释)
- 妨功害能(意思解释)
- 云游天下(意思解释)
- 足履实地(意思解释)
- 不言而喻(意思解释)
※ 道义之交的意思解释、道义之交是什么意思由正一诗词汇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空空荡荡 | 形容冷冷清清,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野没遗贤 | 见“野无遗贤”。 |
诈奸不及 | 犹言十分奸诈。 |
正人君子 | 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 |
专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拔茅连茹 | 茅:白茅,一种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。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 |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。 |
螓首蛾眉 | 螓:蝉的一种。螓首:额广而方;蛾眉:眉细而长。宽宽的额头,弯弯的眉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 |
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 | |
面有难色 |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胆大心小 | 形容办事果断,考虑周密。 |
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
荡然无余 | 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。 |
亡魂失魄 | 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 |
群山四应 | 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,敷衍塞责的做法。 |
一偏之论 | 偏于一面的议论。 |
经纬万端 | 比喻头绪极多。 |
英雄所见略同 | 所见:所见到的,指见解;略:大略,大致。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。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。 |
脑瓜不灵 | 指人不聪明,思想转不过弯来。 |
一如既往 | 指态度没有变化;完全像从前一样。一:完全;如:像;既往:从前。 |
红颜薄命 | 旧指美貌女子不是早死;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难。红颜:美貌女子;薄命:命运不好。 |
大显神通 | 神通:原为佛教用语;指无所不能的力量;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。 |
读书三到 |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