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渴如饥的成语故事

拼音rú kě rú jī
基本解释见“如饥如渴”。
出处三国·魏·嵇康《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》:“思我良朋,如渴如饥,愿言不获,怆矣其悲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如渴如饥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如渴如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积不相能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吴汉传》:“君与刘公积不相能,而信其虚淡,不为之备,终受制矣。” |
人才济济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 |
自我批评 | 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,还要有批评的精神。” |
黄台之瓜 | 《新唐书·承天皇帝倓传》:“贤终日忧惕,每侍上,不敢有言,乃作乐章,使工歌之。其言曰:‘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犹云可,四摘抱蔓归。’” |
首身分离 |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 |
四书五经 | 汉 班固《白虎通 五经》:“五经何谓?谓《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着有《四书集注》。 |
暮史朝经 |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 |
有去无回 |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11章:“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了!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善者之动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
角巾素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