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备无患的成语故事

拼音yǒu bèi wú huàn
基本解释备:防备;患:患难;灾祸。事先有防备就可能避免灾祸。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。’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
有备无患的典故
春秋时,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,想重振晋国的威名,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,称霸诸侯。这时,郑国是一个小国,一会儿和晋结盟,一会儿又归顺楚国。晋悼公很生气,公元562年,他集合了宋、鲁、卫、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。邻简公兵败投降,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,计有兵车一百辆,乐师数名,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。晋悼公很高兴,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,说:“魏绛,是你劝我跟戎、狄和好,又安定了中原各国;八年来,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。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,就象一曲动听的乐曲一样和谐。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,让我和你同享吧!”魏绛说:“能和狄、戎和好相处,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,大王做了中原诸侯的盟主,这是凭您的才能,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。不过,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,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。《尚书》里说:“在安定的时候,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;您想到了,就会有所准备,有所准备,就不会发生祸患。’我愿意用这些话来提醒大王!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有备无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坐薪悬胆 | 《金史 术虎筠寿传》:“中都食尽,远弃庙社,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,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。” |
反求诸己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 |
进本退末 | 西汉 桓宽《盐铁论 本议》:“愿罢盐铁酒榷均输,所以进本退末,广利农业便也。” |
胸有成竹 |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 |
故步不离 | 清·张履祥《与陈乾初书》:“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无所进步,是以故步不离耳。” |
惹事生非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如今再说一个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 |
大失所望 |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
语不惊人 | 唐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” |
困而不学 |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 |
行不顾言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,则曰: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