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荡不羁的成语故事


放荡不羁

拼音fàng dàng bù jī

基本解释放荡: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;羁:约束。形容行为放纵;不受约束。

出处晋 王隐《晋书 王长文传》:“少以才学知名,而放荡不羁,州府辟命皆不就。”


放荡不羁的典故

晋朝时期,王长文自幼刻苦好学,性格孤僻,放荡不羁,从不把州府的征召放在眼里。州里召他为别驾,他偷偷地出走。他闭门不出潜心写字,他著书四卷《通玄经》。晋武帝时四川天旱,官府开仓借粮,他借了很多无法偿还而惹官司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放荡不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手舞足蹈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乐则生矣,全则恶可已也。恶可已,则不知足之蹈之,手之舞之。”
一无所有 《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风,万法皆无,一无所有。”
披肝沥胆 唐 刘贲《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》:“或有以系危之机,兆存亡之变者,臣清披肝沥胆,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。”
干干脆脆 曹禺《雷雨》序:“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,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,干干脆脆地做下去。”
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皇子诞育,普天同庆,臣无勋焉,百猥颁厚赉。”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
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
凿壁借光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不卑不亢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三:“今天,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,他必须避免硬碰,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。”
鸿儒硕学 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