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见症结的成语故事


洞见症结

拼音dòng jiàn zhèng jié

基本解释洞见:清楚地看到;症结:肚子里结块的病,比喻问题的关键。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。形容观察锐利,看到了问题的关键。

出处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四》:“(香畹首肯曰)斯言洞见症结矣。”


洞见症结的典故

扁鹊(秦越人)的医术是长桑君传授的。长桑君是非常杰出的医师。当扁鹊在一家旅馆里服役的时候,长桑君常到这家旅馆住宿,扁鹊见他举止不凡,料他是位能人,便特别恭谨侍候,逐渐和他结识。经过了十多年,长桑君才把自己的秘方全部传给了扁鹊,并且把观察病情的方法教给扁鹊。于是,扁鹊“以此视病,尽见五脏症结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洞见症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干城之将 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纠纠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《孔丛子·居卫》:“今君处战国之世,选爪牙之士,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,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。”
屈指可数 唐 韩愈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:“自期殒命在春序,屈指数日怜婴孩。”
僧多粥少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国家有困难,僧多粥少,为国分忧嘛。”
七搭八扯
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
算尽锱铢 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吴利府》:“尝牟利于主算者,主算者算尽锱铢,其父犹以为未足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学而不厌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诈奸不及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正在五岳楼下来,撞见个奸诈不及的,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。”又第五十二回:“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,迳入家里,来宅子后看了,便要发遣我们出去,他要来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