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不蔽体的成语故事


衣不蔽体

拼音yī bù bì tǐ

基本解释蔽:遮。衣服破烂,连身子都遮盖不住。形容生活贫苦。

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1卷:“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,衣不蔽体,食不充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衣不蔽体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衣不蔽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贫贱不移 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晕头转向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儿子居然变了,而且变得这么快!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德容言功 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
人心归向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
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尊传》:“明慎所职,毋以身试法。”
苦口之药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
自食其果 茅盾《〈呼兰河传〉序》:“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。
之死靡二 《宋史·忠义传一》:“若敌王所忾,勇往无前,或衔命出疆,或授职守土,或寓官闲居,感激赴义,虽所处不同,论其捐躯徇节,之死靡二,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