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龙刻鹄的成语故事

拼音huà lóng kè hú
基本解释比喻好高鹜远,终无成就。同“画虎刻鹄”。
出处清 唐孙华《送吴振西北游》诗:“东箭南金谁国士,画龙刻鹄半虚名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画龙刻鹄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画龙刻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错综变化 | 清·刘熙载《艺概·文概》:“惟能线索在手,则错综变化,惟吾所施。” |
目迷五色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。” |
浑然一体 | 《二程遗书》第二卷上:“学者须先识仁。仁者,浑然与物同体。义、礼、知、信皆仁也。” |
轻而易举 | 《诗经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宋 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,然人莫能举也。” |
劳燕分飞 | 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东飞伯劳歌》:“东飞伯劳西飞燕,黄姑织女时相见。” |
畏缩不前 | 宋 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七卷:“唐子方始弹张尧佐,与谏官皆上疏。及弹文公,,则吴奎畏缩不前,当时谓拽动阵脚。” |
不折不扣 | 茅盾《子夜 一》: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!” |
骄生惯养 | 胡朴安《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》:“富贵家之小孩,骄生惯养,大半身体柔弱,时膺疾病。” |
讴功颂德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 |
形影相顾 | 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省之惋愕,不解所由,形影相顾,陨越无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