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的成语故事

拼音xíng zé lián yú,zhǐ zé jiē xí
基本解释行:出行;舆:车子;止:休息;席:坐席。出行时车子相连,休息时座位相接。形容两人关系密切,形影不离。
出处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昔日游处,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,何曾须臾相失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醋海翻波 | |
斗方名士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,天天弄些诗去登报,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。” |
顺口溜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:上面放,下面望,中间有些顶门杠!” |
自己人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 |
算无遗策 | 《晋书 桓玄传》:“自谓经略指授,算无遗策。” |
自强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 |
故步不离 | 清·张履祥《与陈乾初书》:“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无所进步,是以故步不离耳。” |
取而代之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秦始皇帝游会稽,渡浙江,梁与籍俱观。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 |
必由之路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 |
以弱制强 |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将苑·将刚》:“善将者,其刚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强,以柔制刚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