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瞽之言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狂:狂妄。瞽:瞎眼,盲目。指愚妄无知的言论。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。亦作“狂瞽之说”。
出处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,参以刍尧之议,冀千虑一得,衮职有补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kuáng gǔ zhī yán
注音ㄎㄨㄤˊ ㄍㄨˇ ㄓ 一ㄢˊ
感情狂瞽之言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于自谦。
近义词狂瞽之说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度己以绳(意思解释)
- 心有余而力不足(意思解释)
- 催人泪下(意思解释)
- 支支吾吾(意思解释)
- 故家乔木(意思解释)
- 鸥鸟不下(意思解释)
- 一时一刻(意思解释)
- 众喣山动(意思解释)
- 河鱼腹疾(意思解释)
- 陈言务去(意思解释)
- 群龙无首(意思解释)
- 投石问路(意思解释)
- 心急如焚(意思解释)
- 色中饿鬼(意思解释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释)
- 公才公望(意思解释)
- 鬼鬼祟祟(意思解释)
- 赴汤蹈火(意思解释)
- 举直错枉(意思解释)
- 凤协鸾和(意思解释)
- 清风劲节(意思解释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释)
- 空腹高心(意思解释)
- 乐以忘忧(意思解释)
- 密锣紧鼓(意思解释)
- 黄钟毁弃(意思解释)
- 魂飞天外(意思解释)
※ 狂瞽之言的意思解释、狂瞽之言是什么意思由正一诗词汇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望风扑影 |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,没有目标。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。 |
日日夜夜 | 每天每夜。形容延续的时间长。 |
栋梁之材 |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。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。 |
遗形藏志 | 超脱形骸,舍弃心性,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。 |
辞简意足 | 简:简要;足:充实,完备。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。 |
止沸益薪 | 谓本欲止水沸腾,却反而在锅下加柴。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。 |
出头露面 |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;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;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。还指出面活动、做事、讲话。 |
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倒悬之危 | 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 |
贫贱不能移 | 不会因生活贫困,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 |
止于至善 |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 |
触目皆是 | 触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见到的都是。 |
有权有势 | 势:地位和权力。既有权力,又有地位。 |
偶一为之 | 偶:偶尔;偶然;为:做;干;之:代词;代某件事。偶尔做一回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。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画地为牢,议不入 | 议:议论。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,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。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。 |
树欲静而风不止 | 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 |
结缨伏剑 | 结缨:系上帽带;伏剑:拔剑自刎。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。 |
目无全牛 |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 |
狼吞虎咽 |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。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 |
饥不择食 |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。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切树倒根 | 比喻彻底。 |
通时合变 | 同“通权达变”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霜露之悲 |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逢人说项 |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