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动不如一静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,还是不做为好。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出处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上卷:“孝宗幸天竺及灵隐,有辉僧相随。见飞来峰,问辉曰:‘既是飞来,如何不飞去?’对曰:‘一动不如一静。’”
例子老舍《避暑》:“一动不如一静,心静自然凉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
注音一 ㄉㄨㄥˋ ㄅㄨˋ ㄖㄨˊ 一 ㄐ一ㄥˋ
繁体一動不如一静
感情一动不如一静是贬义词。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分句;含贬义。
近义词以静制动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论长说短(意思解释)
- 谨小慎微(意思解释)
- 如履薄冰(意思解释)
- 富贵骄人(意思解释)
- 香草美人(意思解释)
- 玩世不恭(意思解释)
- 风流才子(意思解释)
- 仰屋著书(意思解释)
- 叫化子(意思解释)
- 溢于言表(意思解释)
- 夷为平地(意思解释)
- 异途同归(意思解释)
- 共商国是(意思解释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释)
- 狼吞虎咽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释)
- 超然绝俗(意思解释)
- 时运亨通(意思解释)
- 义不容辞(意思解释)
- 字斟句酌(意思解释)
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释)
- 饿殍遍野(意思解释)
- 搬弄是非(意思解释)
- 末大必折(意思解释)
- 经国之才(意思解释)
- 有缘千里来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(意思解释)
- 遥遥无期(意思解释)
※ 一动不如一静的意思解释、一动不如一静是什么意思由正一诗词汇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没颠没倒 |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。 |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| 他山:别的山。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。 |
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 |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,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。 |
箪瓢屡空 | 箪:盛饭竹器;瓢:舀水器。吃的喝的匮乏。形容生活非常贫困。 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
明知故问 |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;却还要故意问别人。 |
笃近举远 | 笃:忠实,厚道;举:举荐,选拔。对关系近的厚道,对关系远的举荐,指同等待人。 |
斗唇合舌 | 犹言耍嘴皮子,卖弄口才。 |
爱才如渴 | 才:贤才,人才。爱慕贤才,急欲求得,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。 |
一文不名 | 一文钱都没有(名:占有)。形容非常贫困。 |
花拳绣腿 |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。 |
囊萤照雪 | 囊萤: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。形容家境贫寒,勤苦读书。 |
色中饿鬼 |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。 |
识字知书 | 谓有文化知识。 |
妻儿老少 | 见“妻儿老小”。 |
钻木取火 |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经史百子 | 经:经学,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。史:史学,史书。百子:诸子百家之学。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颠倒。 |
马牛其风 | 谓马、牛奔逸。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颖达疏:“僖四年《左传》云:‘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’贾逵云:‘风,放也,牝牡相诱谓之风。’然则马牛风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远去也。”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。 |
面有难色 |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 |
安闲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 |
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
念兹在兹 | 念:思念;记念;兹:此;这个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