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í

不识


拼音bù shí
注音ㄅㄨˋ ㄕˊ

繁体不識

不识

词语解释

不识[ bù shí ]

⒈  不知道,不认识。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。指误杀。不处理,不主持。识,通“职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不知道,不认识。

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”
郑玄 笺:“其为人不识古,不知今,顺天之法而行之者。”
唐 韩愈 《闵己赋》:“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。”
鲁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识羞。”

⒉  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。指误杀。

《周礼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识。”
郑玄 注:“识,审也。不审,若今仇讎当报甲,见乙,诚以为甲而杀之者。”

国语辞典

不识[ bù shì ]

⒈  不认识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一一回》:「孔融不识其人,不敢开门。」
《老残游记·第一九回》:「却叫许明不须同往,都到村相遇,作为不识的样子。」

⒉  不懂得、不明晓。

《文选·曹植·送应氏诗二首之一》:「游子久不归,不识阡与陌。」
《文选·嵇康·养生论》:「是犹不识一溉之益,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不识"的意思解释、不识是什么意思由正一诗词汇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我的一个朋友,花了六七年时间出了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专著,弄了个副教授,而他的妻子用了一个暑假,东抄抄,西拼拼,居然也搞出一本书,也弄个副教授,他笑妻子学术水平低,而妻子反而嘲笑他不识时务,效率太低。

2.或许在县城管局看来,对方不看眼色,不懂规矩,不识大体,就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。

3.按规定,即使目不识丁的村民也需要指出哪个部队的人到他们家行凶,然后到军事基地去指认常常需要在危险的路段跋涉几百公里。

4.任何个人也没有理由拒绝与阻挡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,不识时务地甘愿作历史罪人。

5.也许是有什么地方用的着自己,人家帮自己这么大的忙,又焉能一口拒绝,那样也显得自己太不识大体了,当即便说道。

6.如“钓鱼岛国有化、解禁日本自卫权、通过安保法”等一系列挑衅中国行为,而中国人却居危不思危,是敌不识敌,甚至怀有“国必游日,货必取日,邻必崇日”的心态。

7.嘿,你这家伙,真不识抬举,你要知道咱陈哥可是整个北监数得上号的人物!

8.只是借钱,卓岚也自然不会不识大体的来阻止,几位年轻人的表现不像是差钱的主,想来即使赌垮了,也不至于坑了施远的这点小钱。

9., 班门弄斧,不知分量;岑楼齐末,不识高卑。

10.多你一个不少,少你一个不多,愚弄短信满天飞,关键看你识货不识货。我心本善良,实无心之过。你若还看完,着实是个笨脑壳。还得安慰你一番,祝你愚人节快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