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浣溪沙·方响

浣溪沙·方响

[宋代]:苏轼

花满银塘水漫流。犀槌玉板奏《凉州》。顺风环佩过秦楼。

一声敲彻绛河秋。

歌女 

浣溪沙·方响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清池上的花朵盛开,如见清泉漫流一样,去听犀牛角作的敲击的槌和玉作的方响演奏的《凉州》曲。乐女快步,佩带着佩玉来到了馆舍。

遥远的天河上碧绿色的云彩轻轻地密布着,今晚的恋人相会在鹊桥头。一声声敲击,乐音穿透了新秋的天河。

注释

⑴浣溪沙:词牌名。

⑵方响:又名瓯(ōu),古磐类打击乐器。由16枚大小相同、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,分两排悬于架上。用小铁槌(chuí)击奏,声音清浊不等。

⑶银塘:清澈明净的池塘。

⑷犀槌: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。

⑸玉板:击节的拍板的美称。

⑹《凉州》:乐府《近代曲》名,属宫调曲。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,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。

⑺环佩:古人身上佩带的玉制饰物,这里代指妇女的佩饰。

⑻秦楼: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造的楼,亦名凤楼。相传秦穆公女弄玉,好乐。萧史善吹箫作凤鸣。秦穆公以弄玉妻之,为之作凤楼。二人吹箫,凤凰来集,后乘凤飞升而去。这里代指乐女居住的馆舍。

⑼远汉:天河。

⑽漠漠:密布。

⑾鹊桥:神话中的牛郎、织女七夕相会于鹊桥,喻恋人相会之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朱靖华、饶学刚、王文龙、饶晓明.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.北京:中国书店出版社,2007年1月:70-72

浣溪沙·方响创作背景

  宋英宗治平元年(1064年)七月,苏轼在凤翔签判的官任上。苏轼妻王弗曾经以有乐女弹琵琶,银塘内跃出方响一片,物类相感如此,这一故事劝谏苏轼常慎于行事和结交朋友,苏轼作该词以赞叹此故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朱靖华、饶学刚、王文龙、饶晓明.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.北京:中国书店出版社,2007年1月:70-72

浣溪沙·方响鉴赏

远汉碧云轻漠漠,今宵人在鹊桥⑾头。

  上片,以衬托之笔,写乐女们敲击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方响演奏《凉州》曲的过程。“花满银塘水漫流”,点明演奏情景。“花满”喻乐声如花朵遍地开放:“水漫流”喻乐声如清泉漫流。方响击时需要着水于其中以调音,故有“花满”、“水漫”的效果,这是苏轼惯用的通感技法。由乐声、花满、水漫流,即是由听觉、视角、视角的挪移,给人以愉悦的美感。“犀槌玉板奏《凉州》”,点明方响是由“犀槌”和“玉板”演奏出《凉州》曲。“犀槌”与“玉板”,说明了乐器的贵重。《凉州》曲,说明了乐曲的广泛。“顺风环佩过秦楼”,进一步渲染方响击打的效果。“顺风”说明了乐女的步伐很快,“环佩”说明了乐女的浓妆打扮,“过秦楼”说明乐曲随乐女来到了理想的歌楼。整个上片,着力渲染方响进入了大雅之堂,赢得了美好的效果。

  下片,以带有神话色彩的笔墨,写方响超常的艺术力量。“远汉碧云轻漠漠”,写方响声穿透了“远汉”、“碧云”的艺术效果,即感动天地。“今宵人在鹊桥头”,写方响音成为传媒,成全“鹊桥”聚会的恋人,即感动神明。“一声敲彻绛河秋”,写方响的音响彻“绛河”的秋天,即感动时节。

  全词,记述了从地下发掘出来而由乐女演奏的方响及其效果的全过程。运用衬托、用典与想象之笔,极力渲染了方响作为国宝的超常艺术力量。苏轼让其重见天日,重现灵光,重传原音,重显价值,表明了苏轼对中华文物的珍惜之情很深。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…依本诗韵次用

唐代柳宗元

郡楼有遗唱,新和敌南金。境以道情得,人期幽梦寻。
层轩隔炎暑,迥野恣窥临。凤去徽音续,芝焚芳意深。
游鳞出陷浦,唳鹤绕仙岑。风起三湘浪,云生万里阴。

赠刘翰林联句

近现代毛泽东

翻山渡水之名郡,竹杖草履谒学尊。途见白云如晶海,沾衣晨露浸饿身。

冬夜与钱员外同直禁中

唐代白居易

夜深草诏罢,霜月凄凛凛。欲卧暖残杯,灯前相对饮。
连铺青缣被,封置通中枕。仿佛百馀宵,与君同此寝。

瀑布岩

明代吴宣

月高长握笛,风急骤添弦。欲问来何处,青天但默然。

自题画梅

金鉴才

野梅如雪缀寒条,梦断孤山月已凋。锦色千重应物累,春愁一点许君消。

贪泉穿石真迷眼,细柳经风竟折腰。不觉只今林下客,青毡自拥话前朝。

自题墨竹图

金鉴才

淇园谁植露中枝,影落沧波有所思。江上纶竿高士钓,庭前竹马小儿骑。

到阶暮色重重积,穿户斜光寂寂移。莫道已临天尺五,潇湘风雨不胜悲。